“美容”一词,最早见于明代《普济方》,中有“美容膏”一方,但中国美容史远早于此。上古三代时期,“禹选粉”、“纣烧铅锡作粉”、“周文王敷粉以饰面”等都真实地记录了护肤美容与帝王的切身联系,表现出人类追求美的迫切愿望。春秋战国,“粉敷面”、“黛画眉”盛极一时,华夏美容史正式揭开了序幕。
先秦时期,古人便流行以淘米水除垢美白,称之为“潘”。《礼记·内则》云:“三日具沐,其间面垢,燂潘请靧。”指的就是用淘米水洗脸。这个美容方法至今仍被不少人视为可行的“土法护肤”。两汉时期,美发、美容技术在质与量两方面都有了提高。在文字上出现了“妆饰”、“扮妆”等词汇,美容开始普及,化妆品也随之进一步发展。到了魏晋南北朝,又发明出清洗皮肤用的“澡豆”。“澡豆”的主要成分是豆粉,辅之以各类药材和香料。豆类富含大豆异黄酮等营养物质,对女性美容确有好处。但“澡豆”中豆粉以外的某些成分却令人生疑。
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编撰的《千金方》明确提出了治疗面疮、雀斑,润泽肌肤的美容方80余个。相传武则天蹭炼益母草泽面,皮肤细腻光滑,到了80多岁,仍保持美丽的容貌。她的女儿太平公主曾用桃花粉与乌鸡血调和敷面。其面色红润、皮肤光滑。在民间,人们还把美容药品制成面脂,在喜庆佳节相互馈赠。
到了宋代,人们沿袭和发展了唐代以来的美容秘方。《毛诗疏.注》中说:“兰,香草也。韩公众种之客著粉”。这不难看出宋代不仅已能制作化妆用的粉,而且已经有了专门从事制作化妆品的人。元代,一些北方游牧民族的妇女盛行“黄妆”,即在冬季用一种黄粉涂面,直到春暖花开才洗去。这种粉是将一种药用植物的茎碾成粉末,涂了这种粉可以抵御寒风沙砾的侵袭,开春后才洗去,皮肤会显得细白柔嫩。
明代,流行用珍珠粉擦脸,使皮肤滋润。名医李时珍将医学与养生紧密结合,编撰出巨著《本草纲目》,书中记载了700多个既是药物又是食物、既营养肌肤又美化容颜的验方。同时,因古代中医理论有“以色补色”之说,很多美容药方的材料还来自于花卉。书中就记录了大量使用花卉美容的药方,如:“面黑粉滓,用李花、梨花、樱桃花、白蜀葵花、白莲花、红莲花、旋复花、秦椒各六两,桃花、木瓜花、沉香、丁香、青木香、钟乳粉各三两,珍珠、玉屑各二两,蜀水花一两,大豆末七合,为细末瓶收。每日盥靧,用洗手面,百日光洁如玉也。”不过这些药方的功效十分可疑,再加上缺乏现代医学安全检测,今人不可随意仿用,否则容易引起过敏等意外情况。
清代宫廷的美容方法集历代之大成,进而再筛选和补充,同时比较注重饮食营养,形成了一套系列化的养颜健体的独特方法。慈禧太后在美容上大下功夫,脸抹鸡蛋清,身洒西桂汁,口服珍珠粉,沐浴用人乳。
古代由于一些知识和技术的局限性,女性们在追求“美白”时往往也会使用一些有毒的化妆品。魏晋以来,民间大量使用铅汞化物粉饰肌肤,造成大面积中毒。铅、汞的化合物能促进黑色素细胞的凋亡,对皮肤起到漂白作用。但长期大剂量使用,会造成中毒反映,皮肤反而会黑化粗糙,严重者甚至可致人死亡。
其实,中国古人并非完全不知其毒性,《本草纲目》就指出:“其铅气有毒,工人必食肥猪犬肉、饮酒及铁浆以厌之。枵腹中其毒,辄病至死。长幼为毒熏蒸,多痿黄瘫挛而毙。”但通过铅汞美白见效很快,仍有不少女性挡不住诱惑。清人樊彬就在《燕都杂咏》中注云:“妇女冬日用䒷萎和密陀僧涂面,名‘金花沤’。”其中密陀僧就是一氧化铅。
即使是当下,铅汞超标仍是化妆品质量监察中的安全隐患。因此,拥有一款温和而又安全的化妆品成为了当代很多女性的期望。近年来,绿色天然有机护肤品凭借其无添加、纯天然、温和不刺激等功效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
随着绿色纯天然护肤的不断盛行,陕西知医堂药业也了解到中药草本护肤品的独特之处,在传承本草护肤的基础上,以还原肌肤原生态为精髓,融汇现代科技护肤技艺,专注东方女性肌肤护理。迄今为止成功研发出8大类20多款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的特殊功效化妆品系列。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人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做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中国美容元宇宙源远流长的美容养颜文化
网址:http://fannawang.com/huazhuangpinwang/79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