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一生,全部身心,都献给了一杯茶。”
日本茶道宗师千利休,一生致力于茶道,探索美丽之物。于他生命的尽头,为信仰坚守到最后一刻,他是日本茶道的鼻祖,更是堪透美丽的“大师”。
暴雨倾盆而下,夹杂着冰冷,透露着悲壮,三千将士围守在外,只为除去这一方净土上的茶道师傅,却丝毫攻不破千利休坚固的一颗心,此刻君王的畏惧多么讽刺可笑。
2013年的这部电影《寻访千利休》便讲述了这位茶道宗师一生的传奇。影片采用倒叙的手法,一开头呈现的便是千利休遭到围攻,被逼自尽的场景。千利休在滴雨的屋檐下说出的话句句饱含深意,透露无奈,却也是他穷其一生追求茶道最终却为权势所逼迫的感慨。
其中一句“我这一生,全部身心,都献给了一杯茶。”是他茶道精神的总结。千利休在真正潜心修行茶道之前便已有慧根,他可以将丑陋的竹节化为美丽之物,他的师傅亦肯定了千利休寻找美丽的心。千利休将美与茶道融合,两者皆是他毕生追求,只不过美丽暗藏着悲伤,茶之韵又被权势所干扰。千利休最初让织田信长大人眼前一亮的,正是他那小小漆盒中远胜“镜花水月”的夜月之景,而后便成为了织田信长大人的茶道师傅。为之慕名而来的人数不胜数,曾有许多抱着不屑态度的人们,即便完全不懂茶道,也能在见到千利休之后完全为之折服。随风入杯的樱花、映衬土墙的花苞、寻回记忆的凉粥,不论是意境还是精神,千利休总能让人如沐春风。他的境界至高却从不为名利所动,受无数人仰慕亦毫不吝啬地传授自己的精神,他将茶道探寻到极致,也将美守护到了最后。
“能让天下地动山摇的,不只有武器和黄金。”千利休走到最后,便看透了人心。自秀吉上位起,千利休便受到了各种形式上的逼迫。一个虚荣、充满猜忌心、极易生嫉妒的人必定不会使百姓安宁。在种种错误的抉择中,是千利休给予了他正确的意见,帮他不断回归正道。在很久之前,秀吉惹怒织田信长大人时,曾拜访千利休以寻求最后的安慰,千利休从未让人失望,他用凉粥唤起秀吉卑微但愉快的过往,让他牢记此刻的珍贵,且为他求情。然而对于有着这样恩情的人,秀吉一步一步忘恩负义,他失了茶道之根本,亦不是个好君主,在丢失民心时反而对千利休嫉妒心深种。纵使千利休从未做过什么,秀吉也把他一步步逼上了死路。能让着天下地动山摇的,还有人心。安宁之心、卑微之心、孤独之心、欲望之心,人心难测,本就难以把控,而君主之位,无牵无制,必要留给本心稳固之人,否则,天下将乱。
“唯有美丽之物,才能让我低下头颅。”讲完千利休的茶道之路后,影片才转入他心中最深刻的“美”。这句话是用来回答来取香炉的人,刚好放入掌心的一个香炉,寄托着他心中永远绽放的木槿花。年少轻狂之时,千利休遇到了来自高丽国的俘虏——一个倔强、坚毅、美丽的女子。几乎是一眼倾情,千利休小心翼翼地接触着她,因她的一颦一笑牵动心扉,终于在她被送走之前决心救她离开。然而天不如人意,被逼入死路的两人最后待在了一个小木屋中,看枯萎的木槿花重新绽放,语言不通却传递着心意。短短几日的时间,欢乐却远胜前后余生的岁月,本觉此生足矣,二人将共赴黄泉,千利休却在最后痛心地放下了毒药。羞愧、悲痛紧紧缠绕着他,然而阴差阳错中,他得知了对方最后一句话的意思“请你好好活下去”,最凄美的爱情不过如此。
千利休用往后几十年的光阴怀念她,他只愿向美低下头颅,不是简单的喜爱,而是一份发自内心的敬爱。
正部影片的叙事方式独具特色,并不是简单的倒叙,而是嵌套式的倒叙。由千利休切腹之日起,回忆之前二十一年的光阴,诉说他追求茶道的漫漫长路,而在这段回忆中保留了几处疑问,以多次出现的香炉为因,进一步引出回忆中的倒叙,演绎了一场由“美”而生的,短暂却动人心魄的爱情,正如昙花一现,如梦似幻。这样的叙事方式层层嵌套,仿佛神秘面纱被缓缓揭开,既能营造更高的意境,又能更好地展现千利休内心的情感,由浅入深,由美入凄,将茶道宗师可贵可敬的追求铺展在观众的心灵深处。
除此之外,影片采取片段式的叙事方式,在大面上以“利休切腹二十一年前”、“利休切腹十二年前”等为界。一方面削弱了叙事氛围,增强了艺术性,增加人物真实性的同时加强了茶道精神;另一方面,场景变换字眼每出现一次便与开头相呼应,提醒了倒叙的手法,亦让观众在已知结局的基础上不断心生悲怆,更能引起情感的共鸣。
千利休寻访美丽,但美丽是危险的,它易被人惦记却又脆弱易碎,欲呵护、保护这一寸或是一刻的美丽,更是难上加难。千利休一生精神境界极高,也就注定了他不会追逐名利,但万事难以两全,有利便有弊。乱世之中受人尊敬却无野心的人,必定要遭君王的猜忌与疏离。千利休无心参与是非,奈何红尘是非由不得人选择,终是被命运牵绊。千利休曾说,他发现的美丽之物终将成为传奇,事实上,他本身已成传奇。赴死的从容,点破了人间是非,千利休被三千将士围攻,却能护好这“最美的香炉”,秀吉最后的大笑宣告了他内心的痛苦,当千利休面不改色地举起刀时,观众已然明白:对,这就是茶道宗师,千利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