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皇上和娘娘们的工钱不到十分之一?什么?头饰是古董?一个头面100万?一把扇子一万?
万万没想到!躲过了镇魂,躲过了扶摇,没躲过延禧攻略,还是于正的新剧,竟然被全网夸,还是凭借高端大气服化道,是金主太多还是……太naive
豆瓣7.0,评论6w+,好评有图有真相。别急,这不是安利,是算帐。
三亿到底怎么分
不得不说,延禧攻略这个翻身仗,于正打的真漂亮。
“莫兰迪”色调低调奢华有内涵,再也不是曾经Low入人心的阿宝色了。
就剧照色调来说,几乎一眼就能看出高下之别。
历史情节也是比较吻合了,不管是清朝流行的“小嘴审美”,还是极度还原的纤细眉形,亦或是“一耳三钳”的考据,这普通人还真挑不出错,着实不易。
只能说这一波狠功夫下的,够狠。
这狠功夫的背后,就是白花花的银子啊。
意外爆红之后,于正自己在采访中透露,资金其实还挺充裕,但能拿到的演员总薪酬才2400万,还不到总投资3亿的十分之一。
这似乎跟过往我们所理解的电视剧投资账本有点不同。难道不都是演员占大头吗?
这一次,于正就偏偏反其道而行之。
倒也是,历史是金贵的,更何况还是宫廷剧,要想高度还原,服饰、化妆、道具、布景、编剧,要想做得好,哪一样不得仔细花钱。
没有“鲜花”的逆袭
有人可能要问,2400万能够所有演员分吗?还别说,这次真的够。
没有所谓的“鲜肉”“小花”,精明的于正也省下了一大笔钱。
翻开演员表:吴谨言、秦岚、聂远、佘诗曼、许凯、谭卓……
前面至少有几个还听过名字、有过代表作,但也基本沉静多年,跟“流量”没啥关系,要是再放下去,估计大家就是真一个都不认识了。
这部剧卡司里面咖位最大的可能要数“TVB视后”佘诗曼和“琼瑶女郎”秦岚了。
只不过富察皇后秦岚和剧中角色很像,都属于“岁月静好型”,不自带流量体质,对片酬高低似乎也没啥要求。
娴妃佘诗曼接戏的理由很搞笑,这是她继《金枝欲孽》之后再演奸妃,娴妃的角色更立体,而且后期还能成为皇后,掌握更大的权利。听起来似乎不是高片酬请来的。
戏红人不红的谭卓,就非常直接了,坦言自己之前拍的戏都是一些穷苦角色,比如《我不是药神》里的刘思慧,戏服都没有一套过百元,“能扮演有钱的高贵妃当然要珍惜了”。
而皇上聂远,估计多数人的印象还停留在2000年的《上错花轿嫁对郎》和2003年的《隋唐英雄》罗成上吧。据传闻此剧他的单集片酬只有2万……
至于主角吴谨言,基本更少人知道,为数不多的几部剧,还都是女二、女三这种配角。这部剧正是想要捧红她。于正对吴谨言的评价是 “她把钱财看得不重,只要喜欢,很低的价格也能去演。”何况新人听话、好学、可塑性强,比起某些大牌来更为划算。
总之,归结起来就是一句话,此剧演员,多半比较“便宜”。
这不禁让人想起两年前,广电点名演员天价片酬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将影视行业的阴暗暴露在阳光下,虽然数据是否属实依然存疑,但可以确定的是,于正拿着这2400万,一定是请不到一个“当红炸子鸡”的。
隔壁同一个美术指导的《如懿传》,还没开播,也是因为服饰引得一片好评。
不过,不同的是,主演周迅这种电影咖,再加上古装仙侠男主热门人选霍建华,片酬有多高自不必说。
《如懿传》的制作公司新丽传媒公布的招股书显示,周迅的片酬最高约5350万元,平均每集不超过60万元,霍建华在剧中的片酬是5071.7万元,平均单集56.35万。
虽然没有网传的“男女主演片酬超1.5亿”如此夸张,但若是放到《延禧攻略》里,只怕就看不到“莫兰迪色调”的高级感了。
没有流量就自创流量,没有粉丝就吸引自来水。
这是这部剧的成功之道,也是于正“幡然醒悟”的好结果。
钱要花在刀刃上
说实话,以前听到于正,观众会吐槽,会不屑,甚至会谩骂,“抄袭”、“注水”、“垃圾剧”,这些词也让他困扰。
但于正和他的剧,只是影视行业的一个缩影。
过去,我们讨论影视行业,总是会说,影视剧被资本市场裹挟、被流量经济掌控,最重要的导演、编剧似乎成了边缘化的名词。
一部电影,我们会关注导演甚于演员,而电视剧,大概没人能说出几个有名的电视剧导演。
至于编剧、美术指导、特效指导等等,就更加鲜为人知。
火遍全球的美剧《权力的游戏》第六季每集制作成本高达 1000万美元,10集意味着耗资 1亿美元,已是电视剧史上烧钱最多的系列。
HBO凭什么心甘情愿给钱?
广受好评的“黑水河之役”,拍摄地点在北爱尔兰的贝尔法斯特,制作人员日夜不停拍了近一个月,800万美元都烧在了战船建造、视觉特效和群众演员的服饰、战斗训练上。
这样,一艘基于14世纪设计的战舰被完整地构建出来,这集需要超过250艘战船。“黑水河之役”因此征服了大量粉丝甚至“挑剔鬼”们。
如果说美剧以特效闻名,那么韩剧则是让编剧掌控。
韩国影视行业奉行“编剧中心制”,因为他们明白,只有创意是独一无二、不可取代的。《来自星星的你》的导演张太侑和制作人朴烨称,从角色选择到剧情走向,韩国编剧们在韩剧制作流程中占有70%左右的决定权。
与此相对应的是,国内影视剧的绝大多数编剧沦为了“码字民工”,在影视生产链条上的末端,地位、薪酬、主动权都比较低,不足以让他们发挥应有的才华,只是制作人的传声筒。
近几年来,国内影视剧的制作成本在逐渐攀升,号称“斥资上亿”“历时数月”的不在少数,可有时候呈现出来的效果实在难以接受,远不如上世纪80年代《西游记》、《红楼梦》带给人的感动多。
观众和制作者似乎形成了一条撕裂的鸿沟。
钱越用越多,但不知道花在了哪些地方,观众看不到效果,只能吐槽;观众越吐槽,越让制作者迷茫。
大概在于两个字。用心。
其实“用心”这两个字很玄,谁都可以说自己是在用心拍好影视剧。但是不是用心,观众的眼睛很雪亮,一眼就能看穿,再多的营销通稿都没用。
于正这次用了心,去追根溯源历史情节,去尽力呈现更完美的皇家美感。
“哭穷”雷剧《太子妃升职记》也用了心,服装设计借鉴英国时装秀和维多利亚时期的油画。
当然业内也不乏五毛钱特效和阿宝色调,以及“XXX,加油”的无脑台词。
通俗来说,就是懂得用钱之道。因为常识和经济学原理都告诉我们,贵的一般都会好一些。
钱要花在刀刃上,这句话放在任何一个行业都适用。
相较于《西游记》时代囿于资金、技术的落后特效,现在有钱、有技术可用是影视行业的进步。
但是,怎么用好这笔钱,让制作更精良,让观众、出品方、制片者三方满意,却是另一回事。
影视行业的乱象在资本涌入之后更加明显,时而让明星为影视剧的粗制滥造背锅,时而又怪罪编剧写不出好剧本,时而还谩骂粉丝的疯狂。
这都不是根本诱因。“曾经的小鲜肉”李易峰也成功转型,新电影《动物世界》的特效和逻辑够烧脑;《琅琊榜》的布景也够精致,活脱脱就是高端皇室的典范,编剧设计的情节前后也没有漏洞,心思够细。
该批评的也不是资本。有钱了才能做更好的特效,请更好的明星,化更好看的妆容。
但根本是什么,该批评什么,或许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都知道该怎么算账,能不能做出来就要看心放在哪里、钱怎么花。
钱不会耽误一个好作品的发光,但是不会花钱能。
期待更多优秀的《延禧攻略》、《白夜追凶》,期待更多鬼才导演、天才编剧能被发掘,期待坐拥14亿人口、地大物博的这个国家,能让娱乐不只是娱乐,更有深厚文化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