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头与尾都是一个关于羽毛的长镜头,一则是从空中飘落,一则由地飘往天空,常让人想起“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言语,而这部电影业确有这样的气质和神采。
电影的主要叙事手法是通过主人公阿甘在汽车站等汽车来,在长凳上与一起等待的人群回溯往事这样的方式来拼凑了他的一生,几个普通的过客,几段故事,组成了他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加之以阿甘自己的旁白,这样的叙述十分的有代入感,化去了与观众的距离感。
阿甘见证了黑人民权运动,打过美式橄榄球,参加越战成为英雄,经历乒乓外交,白手起家成为百万富翁,,横跨美国的奔跑,又回归田园过着平静满足的生活,回首一生,简直是一部美国的现代历史,其不断奔跑,在迷茫中前进的身影仿佛就是“美国梦”的化身,就是美国文化的根正苗红的代表。
而再反过来看阿甘一直苦苦追寻和等待的珍妮,她有着噩梦般的童年,长大之后唱民谣,玩摇滚,参加反战,性解放,过着嬉皮士的生活,在人生中历经波折,伤痕累累,其就像美国60年代以来的叛逆文化,扎根于这片土地却一直不和世界妥协。
阿甘对珍妮的追寻与包容,珍妮对阿甘的若即若离,他们的分离,相聚,相守与理解就像美国的这两种文化,意识形态在历史行进中的互相排斥到到慢慢融合的过程,导演以精确的布局和人物设定,对这两种思潮达成某种和解报以了美好的希望。
这部电影另一个重要的主题就是人生。这里不得不提其中的另两个角色,丹中尉和阿甘的母亲。出生于军人世家的丹中尉没有在战争中牺牲,而以失去一条腿的代价在现实世界中活了下来,这对他本身是一种讽刺,他从自暴自弃到受阿甘的影响开始帮忙捕虾,在历经世事沉下心来之后,受到了自然的感召和时间的治愈,慢慢的以感激之心对待这个世界。
阿甘的母亲,是个坚强的女性,早早的失去了丈夫,独自抚养一个智障的儿子成人,看着儿子一步步的成功,经历越战的残酷,生活对她很残忍,也很眷顾,不断的给她带来意外。所以就是这样的两种经历,给了这两个角色截然不同的两种人生态度,丹中尉说:“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注定的。”阿甘的母亲说:“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这是人生的哟永恒话题,阿甘也没有答案,憨憨的他只说出了“也许两者都有”,所谓人生苦短,苦乐自知。
这部电影背景虽大,却细腻动人,格局精巧且人物立体,相互辉映,既是对美国现代史,文化的反思,也是对人生的感悟,阿甘就像一面镜子,每个人都可以照出自己。“凌空一羽,万古云霄”,所有的思考,所有的人生困境和不解,也许就该像那随风而起的羽毛一样,任天而动,轻轻荡荡。(附:今年是《阿甘正传》上映20周年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