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各方面的数据看,《延禧攻略》被称为2018年度的爆款剧,当之无愧。它对历史的透视、辨思和尊重,更值得分析与借鉴。在剧情反转、引人入胜的同时,做到“不只是戏说”,实属不易。
荣荣
文
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是励精图治还是风流成性?总之乾隆皇帝的续航能力不是一般的强,所以#乾隆很忙#等相关字眼儿,随着《延禧攻略》频繁登上热搜。
这不,今天下午#傅恒璎珞告别#再上热搜,这已经是第400多次了。
傅恒要出征了,特地来与璎珞道别,并嘱咐璎珞要小心和亲王。
璎珞:“这些年大战小战,哪一次不是大获全胜,人人都说你是福将,皇上也是赞叹不已。这一次当然也不会例外!我等着你旗开得胜的好消息!”
璎珞转身,突然被傅恒叫住:“璎珞,珍重!”
生离与死别,最是世间舍不得。
《延禧攻略》带货能力强!
佐证一部剧是否爆款,除了压倒性的优势数据,还有由之引起的各种现象级的话题。
比如乾隆的养生之道,比如乾隆也是大猪蹄子一枚。
《大话西游》里,铁扇公主对至尊宝说:“以前看月亮叫人家小甜甜,现在叫人家牛夫人。”这就是女人把男人称作“大猪蹄子”的心理写照。
女生吐槽男生不解风情钢直男、拔吊无情大骗纸,都可以用“大猪蹄子”统一代指。
《延禧攻略》在彻底带火了这个现象级的网络词语的同时,据说带货能力也非常之强,导致江浙地区的女孩们把大猪蹄子当作看剧专属零食享用。马云大大再也不会公开声称江浙地区的罩杯是全中国最小的了。
游客在延禧宫前排起长队
受《延禧攻略》带货利好的可能就是北京故宫里的延禧宫了。它原本在东西六宫中并不出众,属于比较偏僻的一宫。但随着《延禧攻略》的热播,延禧宫变成了故宫的热门景点,在延禧宫门口排队的游客中不少人都是慕名前来。也有一些游客是在故宫参观的过程中偶然路过延禧宫,但是看到延禧宫门上的牌匾之后,意识到这里就是《延禧攻略》名字的来源,因而停下了脚步。
延禧宫内的灵沼轩
还有《延禧攻略》的各种同款纷至沓来:
网友盛传的《延禧攻略》同款美甲
大家都在夸《延禧攻略》构图和色彩都非常高级,色调饱和度变低了,像蒙上了一层复古滤镜一样。这都要归功于焕然一新的整体配色,为了极力呈现出剧中的历史厚重感和当时的宫廷美学,《延禧攻略》颠覆了以往宫廷剧里大红大绿的富贵配色。
《延禧攻略》同款莫兰迪色调也火了:
现象级的数据、现象级的话题、现象级的借势营销,这就是《延禧攻略》的带货能力。
继后断发:历史没有真相,只残存一个道理
刘备当年白帝城托孤诸葛亮的一句话“如其不才,君可自取”,感动了无数人,它似乎打破了君臣之伦理、爱情之界线。
但是乾隆读史书看到这段时,做了个批示:小人也。
乾隆的意思是说,刘备是在假惺惺的试探诸葛亮,但凡后者对前者的提议有一分一秒的延续性思考,帐外的刀斧手就会进来劈了他。
我们应该相信刘备的哪一面?著名史学家、《百家讲坛》上的王立群教授说:“我选择相信乾隆的判断,因为只有皇帝最懂皇帝。”
那么继后断发的真相是什么呢?
史书《清高宗实录》中有这样的记载:“皇后性忽改常,迹类疯迷”;在《清皇室四谱》中给出了“晋令贵妃为皇贵妃”,皇后善妒造成悲剧的暗示。
但《延禧攻略》从人性的角度,给出了一个“悲悯性”的解释和回答。
首先,继后一直深爱着乾隆皇帝。她最后被皇上厌恶到极点,完全是拜袁春望所赐。
袁利用继后蛊惑和亲王弘昼一起造反,两人设计让傅恒离开后,便想趁着皇上南巡的机会下手,弘昼还直接找上继后,让继后赶紧拿定注意,不要再犹豫,即使她不为自己考虑,也要为十二阿哥想一想。
在这样的情形下,继后背负了“断发谋反”的罪名。
爱奇艺VIP会员,今晚就可以看到《延禧攻略》的大结局了。今晚的大结局主要就是讲述弘昼为了皇后谋反,二人商量在南巡过程中如何动手,但从第三视角来看,仿佛操纵一切的实际上是“王爷”袁春望,为了报复皇上,报复璎珞的背叛,许多的错事事实上都是出自袁春望一人之手,却总是让皇后背锅,虽然皇后也作恶多端,但网友们纷纷吐槽——袁春望让我心疼皇后。
预告中可以看到璎珞最后也是中毒,吐血之时还不忘让珍珠告诉自己的孩子们,自己是去游山玩水,不愿他们接受小小年纪母亲去世的痛楚。
最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让继后宁可犯“大不敬”的罪也要断发?她到底有没有参与谋反?终局即将打开,一切都将揭晓。
非常值得一提的是,由佘诗曼饰演的继后,人物刻画的非常有张力和立体。
她整个人生历程过度的很自然,不显突兀。从不争不抢到家破人亡的愤恨,从黑化狂虐后宫嫔妃再到帝后举案齐眉时的安宁,最后再到替儿子谋划皇位时的纠结,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地很好,那种自然流露的感情让观众感同身受,所以即使她手段阴狠,观众也对她这个反派恨不起来。
历史上,乾隆皇帝一生有过三位皇后,对第一位孝贤皇后、第三位孝仪皇后都敬爱有加。唯独对第二位那拉皇后“震怒已极”。乾隆三十年(1765年),那拉皇后随帝第四次南巡途中,因故剪发犯了忤逆之罪。那拉皇后被打入冷宫。按制度,皇后身边要有宫女10名,伺候她的起居。乾隆命令撤掉8名,只留2人。直至那拉氏死去,乾隆帝也未回心转意。并且由于乾隆收回了那拉氏标志皇后身份的四份册宝,以至于她死后连谥号都没有。
按照满洲旧俗,只有皇帝和太后去世,那拉皇后才能剪发,表示哀悼。可是,皇帝和太后活得好好的,那拉皇后为什么要无故剪发呢?那不等于在诅咒乾隆帝和太后早死吗?
但那拉皇后为什么要断发,史书记载“皇后疯了”。可是,后来有一个山西高平人严譄,在其《严譄私拟奏折请立正宫案》中写道:“人家都说,皇上在江南要立一个妃子,皇后不依,因此挺触,将头发剪去。”
高度质感的历史再现
端庄的富察皇后,和历史上一样开挂讨巧的令妃,“十全老人”风貌的乾隆,心缝窄的那拉皇后等等,剧中人设在充分尊重历史的基础上,更将厚重感的清宫生活,以画卷般的工艺水准,呈现在观众眼前。
在工艺制作方面,《延禧攻略》将古装剧的质感、美感,带向了更高的层次。
不同于使用近些年来兴起的抠图等后期替代处理技术,《延禧攻略》剧中实景搭建和改造的比例约为4:6,剧组抛弃了影视剧取景的高频地点,重新搭景超200个。为了能贴近乾隆年间的审美,将清廷生活化的一面展现给观众,主创团队在美学的基础上做了多轮考证,参考了乾隆的前期、中期、后期,甚至是嘉庆及雍正时期的藏品,以求汇总猜想出一个乾隆早年的生活状态。在服化道上,剧组曾花费数月时间探访江浙一带的传统民间手工艺人及博物馆,请来绣娘历时数月缝制上百件戏服,还复刻了不少博物馆珍藏的展品。不仅是一耳三钳、“小两把头”发型、点绛唇等做到神似,剧中服装及道具所使用的绒花、缂丝、罗、点翠、烧蓝等工艺也从文化上向观众展示了一个多彩的乾隆王朝。剧组秉承尊重历史的态度进行艺术加工获得了观众的极大好评,而将“非遗”文化与剧情融会贯通的做法,也让随快餐文化即将消失的国之瑰宝又一次为观众所知。
《延禧攻略》拍摄花费三个亿,演员片酬仅占制作费8%,一件戏服就花费40万。比如妃子们的耳环,也严谨的按照满人女性的老传统,需要三个耳洞,戴上“东珠耳环”。这种耳环也是天价制作。有一顶凤冠,本身价值就有一百万,被导演私人花钱买下,拍完电视剧就收藏了。除此之外,还有摆件,瓷器等等各方各面的东西,全都是一点一点的尽力还原历史的真实状况。
在小处彰质感,在大处显磅礴。剧中南巡声势场面之大,主要场景包括龙舟都是剧组实景搭建,更是近年电视剧制作的匠心手笔。
不再戏说的正向古装剧
与很多哗众取宠、剧情人设追求猎奇不同,《延禧攻略》在剧本的打磨阶段,就定了“充分尊重历史、理解人性”的基调。
虽然后人评价历史上的乾隆风流成性,将乾隆六下江南的目的流传成了寻找美人。一些强调戏剧化的电视剧,如《戏说乾隆》《还珠格格3》《江南京华梦》等,都将乾隆纷繁的“感情线”作为最大噱头。
但在《延禧攻略》中,乾隆的形象是全面、正向的。它在坦承乾隆风流浪漫一面的同时,也强调其丰功伟绩。
历史上,乾隆把南巡和西征放在同等重要的战略位置上。他在南巡过程中完成了勘察河道、兴修水利、察访吏治民情等政事。
剧中,太后强调说“皇上此次南巡是为了查看河务和海防”;乾隆拆穿和亲王谋反时,痛斥其教唆当地官员献美人、宣扬南巡是为选美。这都在强调一直被众人忽视的“正事儿”。
《延禧攻略》展现了盛世下,乾隆的政治思想和勤政治国可爱亲民的君王形象。
《御制南巡记》中说:“予临御五十年,凡举二大事,一曰西征,二曰南巡;南巡之事,莫大于河工”。《延禧攻略》的创作团队,几乎将能查阅到的乾隆史料遍翻。
对得起历史,对得起观众的时间,在高度接近历史真相的同时,讲清楚一些道理、深谙出一些人性。这或许就是《延禧攻略》的创作匠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