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小知识之橡胶发泡技术与常见质量问题(下)
三、加工工艺
1、塑炼
生胶塑炼的实质是使橡胶的大分子链断裂破坏。提高橡胶的可塑性,使配合剂的混合和混炼加工更加容易进行。在制备发泡橡胶制品时,橡胶的可塑性越好,越容易制得泡孔均匀、密度小、收缩率小的制品。因此生胶要进行充分塑炼。2、停放
橡胶在混炼完之后,一定要放置足够长的时间,一般要停放2~4h,使各种助剂在混炼胶中充分分散,橡胶助剂分散得越均匀,产品尺寸的稳定性、表面光滑程度、气泡均匀程度越好。
3、温度
橡胶发泡对温度非常敏感。同一种胶料,在不同温度下发泡效果不一样。因为发泡体系和硫化体系对温度的敏感程度不同,改变硫化温度要重新调整硫化体系与发泡体系相匹配的问题。
4、成型
发泡橡胶制品的成型方法有:挤出成型、模压成型、平板成型等各种方法。EPDM发泡制品常用挤出成型,NBR多采用模压成型。
四、橡胶发泡时常见的质量问题及解决办法
1、发泡孔不足原因:
(1)发泡剂质量问题;
(2)胶料可塑度过低;
(3)混炼温度过高,发泡剂早期分解;
(4)胶料停放时间过长或停放温度过高,部分发泡剂挥发或分解;
(5)胶料硫化速度过快;
(6)压力过高,超过发泡剂发生气体所形成的内压,造成发泡孔不足;
对策:
(1)检查发泡剂是否在有限期限内,是否合格;
(2)检查胶料可塑度是否符合标准,可塑度过低应补充混炼,增大可塑度以利于发孔;
(3)检查密炼机卸料温度是否过高,辊温是否太高,胶料是否焦烧。一些因混炼温度过高的胶料可以少量掺和处理或添加发泡剂重工;
(4)停放时间过长胶料应返炼进行补充加工;
(5)配方调整,检查硫化剂的临界温度与发泡剂的分解温度是否接近,并相互协调,使硫化速度与发泡速度相配合;
(6)调整机台压力。
2. 填充模不足原因:
(1)用胶量不足;
(2)模具光洁度不够或模具使用过久未清洁,胶料流动受到阻力;
(3)模腔构造复杂与胶料流动性不相配合,发孔后往往不能填充模具顶端,形成缺陷;
(4)模腔内死角处的空气排不出去,使胶料填充不满模腔,导致边缘缺胶;
对策:
(1)逐条称量,保证胶料重量;
(2)提高胶料的流动性;
(3)修改模具,合理设计排气孔,分模构造等。
3. 发泡孔不均匀(过大或过小)
发泡孔过大,产品的硬度、密度不合标准,闭孔会变成联孔,微孔变成小孔,某些部分发生塌陷或某些部分发不起来。
原因:
(1)发泡剂结团或粒子过粗;
(2)混炼不均匀;
(3)配合剂含水量过高,胶料中混有空气或杂质;
(4)硫化不足,出模后继续发孔;
对策:
(1)检查发泡剂,如有结团现象应过筛,粒子粗则应粉碎,充分混炼(或薄通)使之分散均匀;
(2)配合剂水分过高应干燥后使用,除去胶料中的空气或杂质,使之充分硫化。
4. 过硫化或欠硫化
(1)过硫化
一般表面变色,孔眼较小,硬度较高,产品边缘裂开,产生原因是操作不当,或温度过高,硫化时间太久或仪表失灵,应检查各阀门和仪表是否有问题,再则要严格执行操作规则。
(2)欠硫化
硫化不足时,出模后气孔内压大于外压,胶料若继续发孔,轻则造成硬度过低,强性差,变形大;重则孔眼爆破。应检查仪表,阀门是否有问题,严格执行操作规则。
注:发泡制品控制质量指标
(1)表观密度,越小越好;
(2)机械强度一般为0.5-1.6Mpa;
(3)静压缩永久变形;
(4)硬度;
(5)冲击弹性;
(6)连续动疲劳;
(7)老化试验(70度*70小时;100度*24小时);
(8)低温试验。
五、结语
作为功能性高分子材料,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发泡橡胶制品的用途会越来越广泛。在以后的研发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研发用节能、低公害的发泡剂制作发泡橡胶制品;
(2)在发泡剂中碳酸氢钙类无机发泡剂安全卫生,应在与有机发泡剂的并用中加大其用量;
(3)解决硫化速率与发泡相匹配的问题仍将是发泡制品研发的重点;
(4)发泡工艺的研究也不容忽视。
公众号:weilinhuagong官网:www.willingche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