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 点:可以迅速顺利地从模具中取出制品
用 处:获得表面光洁的制品
要 求:无毒, 安全, 便于操作
脱模原理:聚氨酯和模具表面的粘结力一般认为由两方面的原因所致。首先,模具的表面通常会被一层很薄甚至是单分子层的水膜所覆盖,这层极薄的水膜与异氰酸酯反应后产生强力的粘合性,其次,粘合是由模具内表层的极性基团与聚氨酯和聚脉的极性基团起反应而产生的化学键所致。为了使制品很好脱模,必须使模具表面有一致密的光滑薄膜) 要求该薄膜既不与原料反应又对模具有一定的粘附力, 同时有一定的柔韧性。把有效脱模物质(一般为惰性物质)通过介质(水)均匀地喷洒在模具上,待介质(水)挥发后便形成一光滑薄膜,从而起到脱模效果。
聚氨酯脱模剂种类:分为外脱模剂和内脱模剂两种。目前国内绝大多数聚氨酯制品加工厂都使用外脱模剂。从70年代,首先推出了内脱模剂和羟过改进的后, 其它一些公司也相继生产出各种内脱模剂。由于内脱模剂是作为发泡配方中的一个组份出现, 它的使用会改变发泡配方, 且能影响制品的物理性能, 所以国内外聚氨酯行业仍在广泛采用外脱模剂, 并不断地研制新产品及逐步扩大使用范围, 同时也在开发新的内脱模剂产品。
内脱模剂
内脱模剂是加到PU配方中,在每次模塑成型时,迁移到泡沫和模具的交界面,从而达到脱模效果。对内脱模剂的要求是:易分散于树脂系统中成为稳定的分散体;不改变原来的反应性及物理特性;不影响核化作用,从而不改变多孔结构或发泡稳定性;不影响成型物的可涂饰性。
在美国,汽车工业己大部分使用内脱模剂。欧洲也已在生产中使用。作为内脱模剂除了有硬脂酸锌、硬脂酸胺等外,大多是以改性聚硅氧烷作为内脱模剂。
羟酸改性
由于Q2-7119(羟基二甲基硅氧烷)与催化剂会起反应,故最初建议采用RIM三路系统, 即内脱模剂不预先与其它配料混合。但通常的商业化RIM机械, 大多是两路系统, 于是Dominquez等人提出一种使用羟基二甲基硅氧烷脱摸剂用于RIM两路系统的方法。其配方是第一路含有分子量71500、端基为伯胺或仲胺聚醚基的扩链剂的羟基二甲基硅氧烷,端胺基聚醚的官能度为2-6,含活性氢75%。第二路含有芳香族聚异氰酸酯。利用这种方法,使RIMPU弹性体很容易从模具中取出,用它来制取汽车车身部件是很有效的。
胺基改性
Stuber等人提出了一种含胺基聚硅氧烷的内脱模剂。这种含端伯胺或仲胺基的可水解型脱模剂能直接用于RIM。这种脱模剂与PU基料的作用比羟基聚硅氧烷快。适用于模塑大型RIM 制件。胺基聚硅氧烷的通式为ECHR''CHR'NH-烯烃-( OSiR1R2Z) m-O-烯烃-NHCHR'CHR''E。式中的R1和R2为甲基和苯基组成的基团,E是接受电子的基团,R''和R'为氢和甲基组成的基团,m平均值10~75。如ECH R'' CHR' 基为2一氰乙基,m平均值为40~50;如ECHR''CHR' 基为2-甲氧甲酰乙基时,m平均值约为30-40。根据不同配方可连续脱模20-73次。
聚醚改性
Arthur提出一种硅酮脱模剂能用于RIM两路系统,该专利已转让,脱模作用较好,可缩短模塑周期。由于它与配料中的其它组份, 如多元醇之类不易起反应,可用于RIM两路系统,能连续脱模20次。
包装:200公斤/桶
聚氨酯脱模剂源头生产厂家
网址:http://fannawang.com/tuomoji/79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