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夏季,全美各地沉浸在各种音乐节和美食节的狂欢之中,那些动辄每天10万人参加的音乐节,意味着巨额的门票收入,以及宾馆住宿和餐饮消费,在享受音乐的同时,也给城市经济注入活力。
自从2005年开始,每年8月在芝加哥格兰特公园都会举办Lollapalooza音乐节,是被乐迷们称为全球十大音乐节之一的音乐盛典,今年一共吸引超过40万观众。在4天的音乐节里,一共在8个不同的舞台带来超过180场精彩的演出。
就连在中国走红的歌手张艺兴,也在8月3日登陆Lollapalooza的舞台,与美国知名歌手艾伦·沃克联手带来了自己的原创作品《SHEEP》,为现场的华人观众带来意外惊喜。
尽管在中国人看来,美国人平时不怎么讲究吃穿,但音乐节的消费能力惊人。仅门票,Lollapalooza最便宜的单日票售价141.9美元,VIP单日票高达744.19美元。
根据《芝加哥论坛报》的数据,Lollapalooza音乐节场地费以及雇佣工作人员等费用,以及现场餐饮,收益高达600万美元,整个音乐节给当地带来的经济效益更是高达2.45亿美元,其中近2万名外地观众通过Airbnb租住房间,给当地住户带来300万美元的收入。
不仅是芝加哥的Lollapalooza,还有加州的柯契拉音乐节,田纳西的波纳罗音乐节,整个夏季,从南到北,爱好户外运动和音乐的美国民众,尽情在舞台边挥洒汗水,随着音乐“金蛇狂舞,万马奔腾”。
不光是Lollapalooza,整个7月到9月,芝加哥城被大大小小的音乐节所包围,比如蓝调音乐节、爵士音乐节、北岛摇滚音乐节,人们在户外清新的空气下享受各类潮流音乐的同时,还能享受烤肉美食和精酿啤酒,这就是美国民众消费模式的一个缩影:相比实体消费,他们可能更喜欢体验式消费,哪怕消费价格通常很昂贵。
也许,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用经济学的供需理论来解释美国夏季音乐节为何火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