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近两年的华语电影,《中国合伙人》和《亲爱的》是绕不开的作品,这两部电影的成功,改变了人们对陈可辛只会拍爱情片的印象。陈可辛称自己是商业片导演,熟悉他的人说,他只是用商业包装了情怀。
陈可辛12岁随父母迁居泰国,18岁到美国读书,21岁回到香港从事电影工作。1998年 受导演斯皮尔伯格的邀请,陈可辛前往好莱坞拍摄电影《情书》,2000年返回香港,2004年转入内地发展。这样的人生经历使得他的电影作品中经常会出现漂泊 在异乡这样的命题。
内地观众最早知道陈可辛是通过影片《甜蜜蜜》,该片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9项大奖,同时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年度世界10大电影”多年来,这部电影以各种渠道在华人影迷中传播,却从未正式进入过内地院线。2013年,威尼斯电影节向陈可辛发出邀请,希望《甜蜜蜜》经典重映单元的展映,电影版权方同意,将电影拷贝进行修复,陈可辛监督声音 画面等修复历时半年,弥补了他当年的一些遗憾。在15年的情人节,修复后的《甜蜜蜜》首次在内地大银幕与观众见面。
“《甜蜜蜜》并非是我最满意的作品,我没有满意的作品。在技术上 在电影的逻辑和手法上,可能是完成度比较高的一个电影,所以那么多年后 很多人会觉得那是我最好的一个戏,如果自己评价自己那太主观了。”
陈可辛导演说,《亲爱的》是最不像自己作品的一部作品,很多时候他拍的片子都比较贴近自己的生活,从来没拍过新闻的题材,没有拍过这么草根这么接地气贴近生活的电影。
“不喜欢被认为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导演,我觉得一个电影背了社会责任感是会把观众推出去的。观众不喜欢被说教,当你把人文情节友情爱情亲情拍成电影的时候,有些观众跟你一样,那也是一种社会责任感,但是我更愿意看成自我的救赎。”
陈可辛的电影不晦涩,他讲人人都看得懂的故事,选择最有票房号召力的明星,搭配最优秀的创作团队和最好的宣传发行,这一切 都是为了让观众走进影院。
导演陈可辛说,电影本身就是商业的行为,我们在那么庞大的行业把一些人的情怀放进去,有些人会误会它是一个文艺片,但也有知音的人才会觉得是艺术片。
“我说自己拍的是艺术片,很多拍艺术片的导演会很不高兴的,因为他们都觉得我的电影太商业了。什么是艺术 什么是商业我都很难说,我一直说的我拍的是商业片,但其实又没有那么纯商业而已。我不想观众误会陈可辛的电影都算艺术片了,一些默默地去拍不求回报的艺术片导演是非常值得尊敬的,你也不能说他不对,能找着投资商去拍一个没有商业汇报的电影那是他的本领,所以就是各施各法,拍好自己的电影就好了。”
有网友将《甜蜜蜜》与《苏州河》做过一些比较,都是讲人缘分的一个问题。只不过一个讲的甜美一些一个讲的残酷一些。陈可辛说自己也蛮喜欢《苏州河》这一影片的,但是他自己大部分的电影都是比较温暖的,比较正面的,不是不揭示社会的阴暗面,是基本上还是很乐观的,他称自己不会在电影里面把一些东西写的没有出路,还是要保留一些余地的。这是两部影片本质上的区别。
两部影片价值观上的区别也有很大不同,角度不一样。陈可辛喜欢用很直白的方式去讲故事,他喜欢看的懂 看的清楚的东西。可以说陈可辛导演大部分的片子和生活还是很贴近的。
“王家卫的电影我很喜欢 但是我拍不出来。我喜欢文章 喜欢历史 喜欢故事,但是我不喜欢诗,因为诗我常常看不懂,。包括我喜欢很多流行音乐,我会去搜索那个年代到底有什么事,要懂得清楚才会high。所以我拍不出《苏州河》那样的电影,用《苏州河》来描述第六代的话,我跟第六代的分别就在于这里。”
陈可辛导演第一部片子为曾志伟赢得了他演艺生涯第一个金像奖影帝。2002的恐怖片《三更之回家》成就了黎明金马影帝的梦想。2005年的歌舞片《如果·爱》使得周迅第一次戴上影后的桂冠。2013年的《中国合伙人》让黄晓明一举获金鸡 华表 百花三个国内最具分量电影节的最佳男主角奖。在陈可辛的电影里,明星们看到了更好的自己。
陈可辛:“我用明星拍戏 起码用得恰如其分,没有一次我用明星使电影出戏,明星在这里面都是合情合理的。我能做到这点,就符合了我对自己电影的要求”
陈可辛说自己当时选张曼玉拍《甜蜜蜜》时心里是没底儿的,当时定的是两个内地来香港的新移民,当初一想到的就是黎明跟王菲。因为黎明当时在香港的映像一直都是北京来的,但其实他五六岁就来了,但是他的长相一看就不像南方人,所以让他来演北京人观众会相信。
当然王菲就更像了,结果王菲是推了这个戏,他找了一圈很多人都没有找到。因为陈可辛和张曼玉之前合作过电影,很多人觉得张曼玉演这个怎么可能,那么时尚 那么现代,当时的张曼玉已经是戏霸了,陈可辛觉得她的戏能够补救她外形的时尚,不像内地来的感觉。张曼玉很小在英国生活,她的广东话跟香港人的广东话有点不一样,这两点东西可能会使这部影片过关,所以选择了张曼玉来拍这部戏。
陈可辛评价张曼玉是一个很我行我素的人,喜欢玩摇滚,外界不需要去评论反正她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自己快乐就好了。张曼玉从来都不是在大家想象的或者在价值观传统的想法中她应该怎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