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螺杆式空压机  设计  医院  山东  人流  常州  装修  男科  冰淇淋智能销售机  深圳德尚医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社会热点 » 正文

《邪不压正》:压低声音的呐喊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更新时间:2018-08-24 18:13  浏览次数:11

策划人语:虽然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阐释空间的开放并不妨碍好作品的成功;即便有些电影晦涩难懂,也不妨碍其自身内容表达的准确与深刻。影片《邪不压正》上映后,引发诸多解读:李天然和关巧红在北平的屋顶上飞檐走壁、对曹雪芹写《红楼梦》地方的解读、唐凤仪的自杀,都成为一种“压低声音的呐喊”,虽然血肉之躯是脆弱的,但勇敢无畏的精神是强大的。票房不是考察成败的唯一准则,电影更应有人来读懂它,并帮助人们读懂它,因为前进中的中国电影需要票房的跃升,更需要真实、艺术与深刻。

《邪不压正》:压低声音的呐喊1

笔者看电影《邪不压正》,从进入放映厅到走出来,身边窃窃私语最多的是“看不懂”。买电影票前,观众也许认为,姜文真的要拍什么“北洋三部曲”,也许观众更期待姜文能从《一步之遥》的“败退”中回归到《让子弹飞》的再破票房纪录,这次,姜文又让诸多观众失望了。

其实,看电影只需要体验,最多适当加点思考,什么票房啊,黑幕啊,跟自己半点关系都没有,可是人们现在的“八卦”心态远远超过了“相信自己的判断”,总会关心“别人怎么看”。笔者身边的部分吃瓜群众会说:“听说不好看,看不懂,所以还是不去看了。”看电影是自己的事情,与他人无关,更与票房无关。笔者曾和一位院线大佬交流,他坦言,中国观众最好忽悠,你说这电影有多好,观众不会动心,你说这电影的票房有多好,一大半就去买票了,你再搞点“戏外戏”,另外一小半也进电影院了。呜呼,独立思考能力衰退到如此地步。实际上,看电影是很任性的事情,也许是因为你喜欢一名演员,也许是因为你喜欢电影里的故事,也许是因为你喜欢导演,会有很多理由,只需要去看就好了。

《邪不压正》:压低声音的呐喊2

为什么在屋顶上“飞”?


笔者也是一名任性的观众,因为喜欢姜文,所以只要是他的电影,一定会去看,有的电影还不止看一遍,这个习惯已经30多年了,和姜文从影时间几乎一致。

姜文,从一名演员到无所不为的电影人,30多年从影,24岁即凭借《芙蓉镇》获得了1987年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而其另一部标志性的作品当属1990年上映的电影《本命年》,虽然作为男主角在电影中没有拿到奖,但从那一刻开始,作为演员的姜文从外在的表演进入到了内涵的抒发。巧合的是,《本命年》的所有场景都是当时现实的北京,而电影《邪不压正》要展现的是上个世纪30年代的北平。据说,姜文为拍摄《邪不压正》在云南搭建了一个4万平方米的“北平”,因为按照电影改编原著《侠隐》的作者张北海描述的那个年代的北平,姜文断不可能在现实的北京拍出来,从这一点来说,电影已经走在了超现实的路径上。

过去北京有句说小孩子的老话——“三天不打,你就上房揭瓦”,而姜文在电影《邪不压正》中,让代表着“正”的李天然(彭于晏饰演)和关巧红(周韵饰演)在上世纪30年代北平的屋顶上飞檐走壁,正所谓“脚不沾地”,同时,所谓“邪”的或“亦正亦邪”的角色基本都在屋檐下,姜文人为地把正邪两派通过房上房下做了一个区隔。这一对复仇心切的男女,心中的压抑不言而喻,面对仇人又不能实施复仇,在屋顶上的或舒展、或浪漫、或宣泄,就如“压低声音的呐喊”,这也正是姜文自己内心的一种表达。民国北洋的故事只是姜文电影里的题材罢了,从《本命年》浸淫在黑色幽默的压抑和偶尔释放出微弱爱的光亮中的李慧泉,到姜文的6部导演作品中的各色人物,时荒诞、时疯癫、时本真、时浪漫,恍然隔世,恍然现世,但一切都是在“压低声音”中的一种释放。

《邪不压正》:压低声音的呐喊2

为什么那么多的“梗”?


整部电影里,“梁启超的肾”、“蒋介石的日记”、“曹雪芹写《红楼梦》的地方”等一系列的“梗”在其中,姜文要表达什么?

在李天然前往协和医院报到上岗的第一天,曾在院长面前,对着一只肾的标本宣誓,这个肾的主人,是大名鼎鼎的梁启超。1926年,梁启超因便血腰疼到协和医院诊治,后经协和医院院长刘瑞恒亲自主刀手术切除其右肾,手术后梁启超的病症并未得到好转。影片中出现的院长,应该正是刘瑞恒的原型,他也亲口提到这是他自己误做的一次手术。这个“梗”寓意深刻,姜文自己曾表示,他想要在电影里表现这个世界的荒诞,你想当然的事情,很多时候并非你想象的那个样子。荒诞的本质在这件事上显露无遗,近代文化修养最深的人请当时最顶尖的医生做手术治病,结果出现了失误。

电影中提到过三次曹雪芹写《红楼梦》的地方,蓝青峰说是在跟朱潜龙吃饺子的小屋里,亨德勒说在李天然回国后住的宅子里,李天然告诉关巧红在钟楼里,可没有一个是真的。这个“梗”的寓意很清楚,别人的话并不可尽信。也就是说,人需要过自己的脑子,别人云亦云。李天然在片中一开始认了个美国爸爸,后来又认了个中国爸爸,再然后又发现好像被中国爸爸出卖了。这些“爸爸们”说的话和曹雪芹的“梗”一样,皆不可信。

“梗”的设置绝不只是博观众一笑,当然看不懂的肯定也笑不出来,这个世界存在如此之多的“虚幻”和“既定的、别人给你设定的逻辑”,索性用一种“无逻辑”去面对它岂不更好?其实这也是另外一种“压低声音的呐喊”。

《邪不压正》:压低声音的呐喊3

为什么唐凤仪跳前门楼子?

电影《邪不压正》中唐凤仪(许晴饰演)这个角色很特别,被赋予了交际花的身份,但和李天然聊的是在南太平洋买下岛屿准备去过神仙日子,常挂在嘴边的是剑桥的同学们。最后,在日本侵略者进入北平,走过前门楼子的时候,这位风情万种的交际花平静地从前门楼子上一跃而下,狠狠地砸在了那个坐在石狮子上耀武扬威的日本兵身上。唐凤仪的结局有些出乎人们意料,作为北平警察局局长情妇的交际花,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自杀殉国,何来的气节与勇气呢?

姜文电影里出现这样的情节不是第一次,在《太阳照常升起》里的小梁老师最后为了尊严上吊自杀也是同出一辙。《邪不压正》中唐凤仪既不代表“邪”,也不代表“正”,她是本真、善良而且充满浪漫和幻想的化身,在她的世界里,善恶美丑是非常鲜明的。她貌似放荡不羁,其实内心是最干净的,面对国破家亡的情况,她毅然选择了自己结束生命,并与侵略者同归于尽,这更是一种“压低声音的呐喊”,因为,血肉之躯是脆弱的,但勇敢无畏的精神是强大的,这不是任何强权可以压制的。

《邪不压正》:压低声音的呐喊
网址:https://fannawang.com/news/show-68300.html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立即发布»最新供应
立即注册»最新企业
企业新闻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