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 聚 现 场
由相声演员曹云金创办的全新剧场模式 “喜聚现场” 近日开门迎客。除了曹云金自己领衔的 “听云轩” 外,李菁的 “星夜相声会馆” 、天津 “谦祥益文苑” 等相声团体也纷纷加盟。
与传统的相声会馆不同,“喜聚现场” 并没有单租剧场场地,而是进驻到了商场中。剧场内没有 “老派” 的雕花栏杆,以 “简约工业风” 为主,现场的餐食不仅有瓜子、茶水,还有蛋糕、炸鸡、汉堡等简餐,更加符合年轻消费群体的审美与口味。
此外,“喜聚现场” 的演出频次更高,周一到周五每晚都有两场演出,周末全天的演出更是多达五场。它的演出形式也更加丰富,除了相声外,还会上演脱口秀、儿童剧,全新的模式令人耳目一新。
回看近些年北京相声会馆的历史,它们曾在德云社的引领下风靡一时,但那波 “全民听相声” 的风潮仅持续了几年,就迎来了2014年的大规模 “倒闭潮”,京城相声会馆的数量从最多时的50多家骤减到了20多家。
虽然近两年,喜剧类综艺节目带火了一些相声搭子,但大部分相声会馆的生意却依旧不见起色,相声会馆商业模式的变革和演出内容的创新,已经迫在眉睫。
曹云金此番联合众多相声人将相声会馆开进人潮涌动的商场,客观效果上可以大大增加观众走进剧院的几率,实现从商场到剧场的引流;而对于被电商冲击的实体商场来说,增加剧场演出也不失为一条差异化的竞争之路。
135 editor
此前,赖声川开在上海的“上剧场”、广州正佳广场演艺剧院,都是剧场开进商场的范本,舞台剧与相声两者的艺术形式虽然不同,但商业原理相似,同处一个空间其实并不违和。
不过,相声内容的创新与商业经营理念的创新同样重要。近年来,京城相声会馆生意惨淡的最重要原因还是作品不够精彩,人们常常吐槽相声段子笑点陈旧、缺乏新意、抄袭网络,屡屡被伤害的观众逐渐失去信心和耐心,以致不愿再走进相声会馆。
这次 “喜聚现场” 的商业模式虽然新鲜有趣,借势明显,但想要把 “引流” 来的观众留住,还要在创作、演出等方面狠下功夫。此外,餐饮与演出同处一方屋檐下,共同运营时如何平衡两者关系,既提供好服务,又不打扰演出,也是运营者需要考虑和不断完善的问题。
撰稿:昊飞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