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层次,也被称为逻辑层次,是由罗伯特·迪尔茨( Robert dilts)于20世纪80年代,根据沟通理论家葛利高里·贝特森( Gregory Bateson)的逻辑类型理论所发展整理。理解层次被公认为NLP的镇山法宝之一。通过该模型,可以广泛的解释个人、家庭、企业、组织、社会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现象以及产生的根源。同时也可在该模型中找到根本上的突破方向与解决的思路和技巧。
理解层次运用于沟通,可以大幅提升我们对语言的觉察能力,大幅提升语言的影响力,有效地引导对方觉察思维的盲点,晃动其局限性信念,进而对当事人产生深刻的改变。
根据逻辑层次理论,所有的语言可以被意识归类于该模型的某一个层次内。某一较低层次内的问题,用更高层次的语言技巧可以获得解决。
反之,仅使用同层次的沟通模式,或者较低层次的技巧,则难以取得效果。
在《总裁演说思维》课程上,李万博老师讲过逻辑层次分成这几个部分:
系统(存在的意义务)
身份(我是谁/人生)
信念、价值(为什么做?)
能力(如何做/情绪)
行为(做的什么)
环境(人事物时地)
环境:关于外界的所有人、事、物、时间、地点的信息与资源。
行为:具体的行为过程、步骤、内容
能力:行动所需要的能力、技巧以及其他的方法和选择。
信念/价值:为什么做,能够带来哪些价值?
身份:关于自我认同与角色。关于界定是一个怎样的人,拥有怎样的人生的所有议题。
系统:身份为何存在,对于更大系统的意义和影响是什么?
环境、行为和能力三个较低层次,处于大脑的意识区域,因此可以被我们经常谈论。日常的沟通中,绝大部分的内容属于这单个层次。
信念价值、身份、系统这三个层次,属于潜意识区域,不易被察觉。然而这
三个层次是其他三个层次背后的潜在选择和驱动因素,是影响能力发挥和外在资源运用的根本。更多精彩内容尽在“大印文化”公众号!
行为背后总存在正面动机!
网址:http://fannawang.com/wuliuwang/61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