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好戏》的开头,是科幻的——地球之外,有颗巨大陨石即将来袭。科学家预测,不久后可能造成世界末日。
马进(黄渤 饰)却不以为然,没有丝毫恐惧。
只因他没车没房,债务缠身。作为一名底层屌丝,面对喜欢的姑娘,他甚至无力表白。
他说:
老子怕啥?
等世界末日来了
损失最小的就是老子这种人。
灾难当头,所有人都被困在荒岛上失魂落魄,唯独马进愿意尝试扬帆前行。
只因为,他的彩票,中了六千万……
单从这一情节,我们就可以看出,影片的创作者深谙“个体心理学”。
然而,仅仅如此还不够。
《一出好戏》的故事主线是这样的——
二十男十女,团建出行,巧遇海浪,身陷荒岛之中。
以为现代世界已经毁灭,自己是人类最后的种子。
于是,黄渤就让这三十个人,活生生复演了一出“人类简史”。
荒岛,象征整个世界;三十名男女,象征全人类。
远古时期,原始人尚未成为世界主宰。
面对自然灾害,面对怪兽侵袭,原始人总是无能为力。
“人越缺什么,就越渴望什么”这句俗话,其实从心理学角度,是被印证了的。
比如,由于缺乏生命保障,原始人就开始崇拜阳具,崇拜焕发顽强生命力的男性。
同样地,众人刚上岛时,由于极度缺乏生命保障,就将武艺高强的王根基(王宝强 饰)推举为首领。
在现代世界,王根基是开车技术差的“小王八”,但在原始森林,却成为暴戾成性的“王”。
王根基带领众人,摆脱了对饥饿的恐惧。
然而,王根基却日益式微,张总(于和伟 饰)逐渐爬上高位。张总是如何做到的?
“饱暖思淫欲,淫完搞文艺”这句俗话,其实从心理学角度,也是被印证了的。
当所有人采集归来,在山洞中填饱了肚子,张总便瞅准时机,高举文明的大旗,以精彩的演讲拉走了半数人群。
毕竟,吃饱了饭,人就会需要文明。
发现没?
《一出好戏》的创作者,不仅对个体心理学有研究,更精准刻画了群体的盲从性。
拉到队伍后,智商卓越的张总,很快就凭“驭人术”和“资本运作”,建立起一个国家的雏形。
这时,众人终于迈向了第二阶段:文明阶段。
与“王”不同的是,张总更像一名“皇帝”。
张总能独坐上方,悠闲俯视劳苦众生,是因他懂得给人类以文明的需要。
而,这却并非最高级的群体操控法。
那,什么才是最高级的群体操控法?
这一点,只有“超人”懂得运用。
我所说的“超人”,并不是指漫画里那位,而是指尼采提出的一种哲学概念。
尼采认为,既然猿人能进化成智人(现代人类),那么终有一日也会有智人进化成“超人”。
在尼采心中,这个“超人”,是人类物种最优秀的部分,能够高踞于整个人类之上。
战神拿破仑,被视为历史上的“超人”雏形
那么,“超人”是如何诞生的?
要想进化成超人,必须体验过走投无路、山穷水尽的感觉,才有希望达到超人的境界
这难道……不就是马进?
在现代世界,马进身份卑微。
在海上,在荒岛上,马进历经暴风雨的拍击,历经最残酷环境的锤炼。
王根基当政时,马进遭王根基毒打;张总当政时,马进先被张总欺骗,而后又遭张总的手下毒打。
好不容易中了六千万,却身陷与世隔绝的荒岛,走投无路、山穷水尽。
兑奖期的最后一天,马进仍在荒岛上,饥肠辘辘、生命垂危。
忽然,天上降下无数只鱼,给了马进新的生机。
下“鱼”的戏,是一出魔幻现实主义情节。
这段情节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救活马进的命。
这段情节,更喻示着,马进已经开始进化至“超人阶段”。
历经过最痛苦的折磨,马进从痛苦中崛起。
他就像“超人”那样,企图主宰岛上的一切。
他终于懂得了:
会造梦的人,便能控制局势,运筹帷幄。
一台电灯泡,一份演讲稿,一张无凭无据的口头支票。
马进就用这三样东西,一跃成为新世界的主宰。
成为主宰后,马进被众人高举,极为享受操控一切的快乐。
就在此时,马进和王根基,发现了一个惊天事实——
原来,现代世界并未毁灭。
只需等待每隔十二天到来一次的大船,岛上的众人就可以回去。
可,好不容易逆袭的马进,如何舍得重回屌丝生活?
马进决定,要让得知真相的王根基,变成一个“精神病”。
于是,王根基就真的成了一个“精神病”。
这便是《一出好戏》。
看似胡编乱造,实则魔幻现实。
表面上装疯卖傻,骨子里暗藏玄机。
虽然电影里,因受姗姗(舒淇 饰)圣母魅力的影响,马进最终还是选择悬崖勒马。
可在我们的现实世界中,经常没有姗姗,没有圣母。
“超人”也经常不会悬崖勒马,不会放弃邪恶的权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