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螺杆式空压机  设计  医院  山东  人流  常州  装修  男科  冰淇淋智能销售机  深圳德尚医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社会热点 » 正文

小偷与家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更新时间:2018-08-19 21:26  浏览次数:9

近来网络环境十分强调“三观端正”,更有数量庞大的“三观卫士”在各领域巡视,抓到非主流的价值观就一通批判。

小偷与家族1

按照主流的道德标准,《小偷家族》应该会在批判的行列中。然而许多观众却不由自主地同情了里面的罪犯。

小偷与家族2

讲述罪犯的作品,一般会用最大的篇幅去讲犯案过程,前面加上动机,后面加上结局(或顺序颠倒),一部常规的犯罪片就此形成。


《小偷家族》则抓住了常规叙述的空当,着力于描绘犯罪者的生活日常。

在生活日常中加入耐人寻味的细节,使得可信度大幅增加。

小偷与家族2

举个例子,当祥太被抓后,高良健吾饰演的警察想让他去上学,祥太马上就反问:“不是在家没法学习的人才去上学的么?”

从这话就可推测出他曾经向柴田提出上学的要求,而柴田则以这样的理由拒绝了。这也呼应了影片前期祥太在自己的小隔间里看书学习的镜头。

用孩子的视角来体现成人价值观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手法。

小偷与家族2

在罗伯特·马利根导演的《杀死一只知更鸟》中,律师爸爸问女儿Scout知不知道什么是妥协,Scout脱口而出:“徇私枉法吗?”


这从侧面表现出了Scout所处的环境中存在着不少徇私枉法的现象,以及在她所接受到的一套成人价值观中,将这种现象称之为“妥协”。

小偷与家族3

柴田不让祥太上学,当然是出于掩饰自己罪犯身份的考虑。他教导祥太的谋生方法,也属歧途。

然而这批罪犯并非十恶不赦,片名“小偷家族”中,“小偷”点明了他们的身份,“家族”一词是另外一层寓意。

影片开篇并没有道明住在同一个屋子里的这些人并没有血缘关系,一度让人以为他们是一家子。

小偷与家族3

随着剧情的发展才了解到,原来片名是个陷阱,给观众一个错误的指引,从而形成反差。


看到最后,许多人又会推翻自己的想法,“家族”一词并不止是障眼法,它正是观众同情罪犯的关键。

柴田与信代,为几个毫无关联的人赋予了“家族”的意义。在他们身上展现出了人性光辉的一面,因此获得了观众的共情。

小偷与家族4

或许仍会有观众觉得这部电影三观不正。我想,这跟看电影的初衷有关。

我们通常习惯于用“给我讲个道理”这种心态去看电影,当电影讲的道理与我们的价值观不符时,我们就会说他三观不正。

然而还有一种电影并不是为讲道理而拍的,恰恰相反,它提供了我们价值观以外的一种可能性,让我们有了丰富自我三观的机会。

小偷与家族4

接受新事物是比较困难的事情。抱着“被哄”的初衷去看片,结果却要面对自我,这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因此排斥它也属常情。

在习惯于未盖棺先定论的当今社会,非黑即白是最简单粗暴的认知方式,人云亦云更是毫不费力的处理方式。

《小偷家族》这类电影的存在,也提醒着我们,现实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在我们常规视角的背面,还掩藏着不为人知的众生相。

欢迎转载~

小偷与家族
网址:https://fannawang.com/news/show-53713.html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立即发布»最新供应
立即注册»最新企业
企业新闻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